北京钢铁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曾被公认为是仅次于清华北大的top3。
像其它建国初成立的院校一样,北京钢铁学院也带有浓厚的苏式计划风。五十年代建立的大学普遍都有有很强的目的指向性,比如人民大学出党政干部,中国政法大学是为公检法系统培养人才,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目的在于打造空天领域的工程师。这些大学如同工厂一般成批量的向国家输送定制化的高级人才。
在计划经济以及工业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家对于金属的需求是极其迫切的。国家建设要以坚实的钢铁工业作为后盾,国防要造枪炮、坦克、飞机,需要合适的材料;交通运输要打造铁路网,要钢材做路轨和机车;重工业需要钢铁制造大型机械。钢铁是那个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而“以钢为纲”的口号也是在当时所提出来的。一五计划中不包括采矿、机械直接与金属冶炼相关的项目就有多达18项,可想而知对于金属工业的急切与重视。
按毛主席的话来讲,“正确路线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干部问题”。北京钢铁学院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对金属材料急迫的需求而成立。为了打造一流学府,教育部把民国时期的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精英院校的冶金、材料的师资抽调出来组成了北京钢铁学院。当时放眼全国,钢铁学院的材料领域教研能力无人能及,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能力上也是首屈一指。
理工类专业会有金工实习,别的院校是做个锤子或者车出个零件什么的。而钢铁学院在六十年代干脆自己弄了个小型高炉炼钢,学生们生产出来的特种钢可以当做航母甲板用,技术含量放在现在都是领先的,为此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来北京的时候还特地去考察学习钢铁学院的小高炉。
北京科技大学(我们还是说北科吧)是一个以理工为主的学校。院系的总体设置围绕着钢铁展开。从上游的采矿、机械,到中间阶段的冶金,再到成品的材料是一个产品链,而其余的院系专业像自动化、通信、数理、经管可以看做是对核心专业的锦上添花。所以北科学生最为突出强势的是材料、冶金、矿业、安全工程这些专业。
不同于当时的普通类学校,钢铁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两个方向。除了打造金属冶炼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培养选拔未来工业领域的领导干部。这就造成了这么一个结果,政府领导多,公司老总多。虽然在定位上现在北京科技大学是211工程院校,但政治局委员就出了四个,省部级领导更是接近40多位。在商界,北科人几乎把持了三分之二的中国钢铁领军企业,在中国召开的钢铁行业峰会,就几乎是小型的北科同学会。社会上甚至一度传闻北科人借着同学的这层关系私下搞辛迪加、卡特尔垄断。
北科这所学校成长的轨迹是和中国的工业建设同步的,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离不开北科这所学校。建国时,全国上下钢产量加起来十五万吨多点,约合每个中国人头上七两不到。很多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老人至今还有收集金属制品的习惯,就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有过物资匮乏的深刻记忆。原来觉得“超英赶美”是个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现在来我们的钢铁产量有八亿吨,是美国的十倍。世界钢铁产量排名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虽然是个戏谑的话语,但是也反映出来我们的成就来。假如没有北科,就没有金属行业的蓬勃发展,就不会有这么高的钢铁产量,不会有中国速度,也就不会有打遍全球的中国制造。
人生是场康波,学校的命运又何尝不是。算一算北科的运势还是蛮顺的,建国后三十年是中国工业化转型期,钢铁是核心。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是在增加产能,金属行业风调雨顺。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头一个十年,中国又是在大搞“铁公基”,对北科的人才更是推崇。而到了近几年,开始供给侧改革,压缩基础领域的过剩产能。行业的收缩延伸到上游的院校上面就是人才的相对过剩,而北科人开始将眼光往外看。如今北科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不再是钢铁厂,而是国防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就是去某未来教育机构当老师。
其实话说回来,哪有什么夕阳行业呢,有的只是抱着夕阳心态的人而已。时代在变,市场在变,环境在变,但是还抱着陈旧的观念思想不做改变期盼着好日子会自己再回来是与时代发展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就拿材料专业来说,传统材料的发展陷入瓶颈,但3D打印材料、纳米材料未来成长的空间却是广阔的,与其在红海里争个你死我活,还不如跳出来自成一番天地,山的那边可是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还有一事,北科一学计算机的妹子(对,北科的计算机专业还有姑娘),网名叫胡辛束,大家可能知道。出来搞新媒体,25岁不到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公司,年入500万,估值三千万,足令师哥师姐们汗颜。这不正是开拓新边疆的典范么。
其实能够从千军万马杀出血路过独木桥考到北京科技大学的肯定都是好娃,能够安下心来在象牙塔里读四年书的能力上也都差不了。咱北科的学子从未欠缺做事情的能力和胆识,需要的只是进行知识变现的渠道和机会。
天高地广,大有可为。
相关阅读:
整理自:校园绅士范。编辑: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