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材料科学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奥秘
  • 收藏本站,获取最新材料前沿资讯

新华网:中国学术界,别被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学术交流 mse_material 6372阅读 扫描二维码

在国内自然科学期刊被玩腻了之后,国际上众多著名的权威期刊也遭中国学者玩坏。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某些中国学者,把一篇篇论文包装成人类研究成果,让国际学界尝到了“亮瞎了眼睛”的滋味。论文发表之后,“同行评议涉嫌造假”,国际学术界定睛一看,果然。

仅2015至2016年,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就撤了4批稿,涉及中国作者论文117篇,其中有23篇被撤论文标注了科学基金资助,有5篇被撤论文已被列入已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书中。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日前通报的中国学术丑闻。

%e6%90%9c%e7%8b%97%e6%88%aa%e5%9b%be16%e5%b9%b412%e6%9c%8825%e6%97%a51705_1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对来自中国学界论文的“退货”,无疑对中国科学学术界是一记耳光。仅去年,英国BMC出版社撤回的43篇论文中,就有41篇出自中国学者之手。去年斯普林格宣布撤回的64篇论文、爱思唯尔宣布撤销的9篇论文,无一例外均来自中国学者、高校或研究机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表示,今年3月和8月,对52位相关责任人和1个依托单位作出了“严肃处理”。然而似乎并没未让某些中国学者敬畏止步,一些学者依然把国际科学界视作火中取栗的危险动作,当成投机取巧的习惯。胆从何来?来自沽名钓誉之后的大把科研资金套取、更高职称的评定,更来自中国科学界对于学术造假司空见惯之后习以为常的“包容”术。

与中国学界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被撤之后不以为耻的淡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小保方晴子,2014年因2篇论文被《自然》撤稿而很快被早稻田大学取消博士学位,其导师为之深感羞愧而自杀。中国两年不到时间,多达117篇论文被国际著名期刊撤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作出的“严肃处理”,似乎并没有触到这些品行不端的学者比城墙拐弯处还厚的脸皮。

同样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中国学术界很大一个群体当中,学术造假之耻,被视作中国科学研究体制下的“逼良为娼”。这种把尊重科学的基本底线彻底丢光、把学术与人格的尊严辱于胯下的腔调,表面上是对学界中无耻之辈的无底线包容、对中国科学研究体制与人才评价制度的批评,实际上是为自己学而无术、混混有方的间接开脱。

中国科学研究体制,不论在学术成果的孵化、投入、认定及荣誉地位的评判上,确实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不排除科研基金评审体制当中还存在睁一只闭一只眼的利益输送,但是科学研究作为人类探索与进步的阶梯,任何一个作假的动作,都是对科学这个神圣事业的亵渎。这也正是人类至今把科学和科学家一起拿来尊重、愿意为之付出更多基金的原因所在。

面对国际著名期刊对中国学者论文大批量的撤稿,单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严肃处理”,不可能找回中国学界的贞洁牌坊,也不可能找回中国科学界的尊严。中国不需要小保晴方子导师那样的羞愧自杀,但像早稻田大学一样,立竿见影地将小保方晴子身上的光环扒光,并且一丝不挂地晒在大众面前,这不仅是不难的事,也是应该的事。中国科学界的牌坊,不能再这么被糟蹋下去了。(刘雪松)

— END —

来源:新华网。编辑:明轩

喜欢 (3)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