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材料科学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奥秘
  • 收藏本站,获取最新材料前沿资讯

【好文】学术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学术交流 mse_material 7485阅读 扫描二维码
记得有一次被答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问了我一句,你简单的说说你的学术思想,我当时一愣,草草的回答了,回来一想,依然不明白我的思想是什么。最近有读者也不断的问,怎么才能产生学术思想。于是对这个问题就稍微做了点功课,查了资料,才发现这是哲学上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问题,甚至是系统的阐述都找不到。跟思想有关的认识论的书倒是有一大堆,但是显然认识和思想的差别还是有的。对于一个做点学术的人来说,人类的思想的产生超出了我的范围,但是讨论一下学术思想的产生不算是超越了我的身份。要搞清楚学术思想的产生方法,需要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思想和学术思想,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然后才是如何产生学术思想。

 

什么是思想?似乎没有公认的严格的定义。从百度百科上查到,说文解字说:“思”者,上为“田”,下为“心”,“心之田”;“想”者,上为“相”,下为“心”,“心之相”。从英语里,也有两种说法,一个是thought,一个是idea。我想这两个似乎正是思想的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以为思想可以这么来解释。首先,思想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包括两种行为,一种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由外而内所谓思,一种是以意识去影响外界,由内而外所谓想。其次,思想应该是一系列具有共性的意识点构成的意识流。idea是点子,很多共同性质的点子放在一起形成了某种具有结构性的意识,就是thought,所谓思想。所谓的学术思想,就是把思想限制在学术活动中的狭隘定义。

640.webp (3)

那么思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从思想的解释来看,思想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思想具有抽象性。思想不是一种有形的物质,而是意识,并且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的意识。比如,易经的64卦所阐述的就是事物的发生、兴起、高潮以及衰落的循环往复的基本思想。而孔子则是把这种思想解读到了人身上。比如,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就具有分析还原的思想。这些都是高度抽象的意识,并不是自然界的简单组合结果。

 

其二,思想具有系统性。思想是一系列的点子的有机组合,形成了一定的结构,才成为思想。许多孤立的点子还不能成为思想,必须具备了系统性和结构性,才能成为思想。孔子如果只说了一句话,尽管很正确,但是我们不会说他有思想,老子尽管说了5000字,也不算多,但是构成了体系,他有思想。

 

其三,思想具有主观性。思想是人的意识,是主观的产物,虽然是客观世界的反应,但是其主观性非常的明显。老子的思想的解读是千差万别的,有时候一个字的差别就导致解读的重大差别。王阳明的亲传弟子也有互相矛盾之处。这说明,一个人的思想具有它的主观特点,并不能轻易的传递下去。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强调思想的主观性。释迦摩尼也说,他的教义1000年之后可能不再存在,这就是对思想的主观性有深刻的认识。这里主要原因在于思想的载体在于人,表达出来的仅仅是思想在语言上的投影,由于语言的局限性,思想不可能被完整的表达。而且由于每个人对于语言的掌握能力的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其四,思想具有新颖性。这个新颖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的新颖,一种是相对的新颖。一个思想之所以称之为思想,是因为提出了有别于他人的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就是需要具备新颖性。人所共知并且人所共行的说法,还不能说是思想。

 

其五,思想具有环境局限性。人对外界的意识反应依赖于外界环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龄,都导致不同的思想。这和外界提供的信息量有紧密的关系。有人就说,孔子的论语并不是在同一时间说的,孔子自己也说,40不惑,70才随心所欲,显然,70岁的认识和40岁的认识会有较大的差别。

 

其六,思想具有惯性。一个人形成了一个思想之后,会很长时间乃至终身奉行之,需要强烈的刺激才可能有所改变。我们见到不少很固执的人,就是因为具备了一定的思想而不变。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的精力的有限性,有比无好,但是有思想本身就很难,所以大多数人抓住了一个之后,就不再考虑新的思想。这在梁漱溟的哲学中可见论述。

 

其七,思想具有一定的天赋性。在认识论的领域,西方一直有天赋论的说法。其实在中国,在东方,这种说法也不鲜见。比如,道德经就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是认为人的人格虽然都是平等的,但是人和人对于外界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佛家也有三乘之说,所谓菩萨、缘觉和声闻,可以对应上中下三种人。这是客观的表现。去除了教育不公平的因素之后,人和人之间的天生的大脑差异也会给思想带来差别。大脑好比加工信息的计算机,既然是计算机,就有存储能力、计算速度、通信能力、体系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有些思想可以被一部分人所理解和发现,而对另一些人,则可能穷其一生也无从所知。西方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从实验医学的角度来证明,虽然都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个人以为,承认人和人的差别并不是否定人的平等性。

 

我想思想应该还有很多特点,但是仅就上述特点给我们的启发,也可以尝试回答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其一,思想从环境来。人天生不会遗传来思想,思想都是后天的。人从零开始认识外界,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中就不断需要对学习的东西进行归纳总结,这些归纳总结的结果就是对思想的消化吸收并且自我化。善于从周边的环境带来的信息中得到思想是很重要的来源。古人没什么书本可看,但是只是观察自然,就得到了令人敬畏的思想。因为自然也是最好的老师和书本。从周围的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得到很多的思想,因为有些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做的正确,自然就有正确的道理,观察并且解释其合理性,得到的就是思想。

 

其二,思想从书本来。读书是学习的最有效率的方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只能通过书本来学习前人的知识,并从知识中得到思想。看学术论文的一个要点就是不要只看其技术部分和理论部分,而是要还原其思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他/她会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技术路线,为什么会想到某些技巧。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学术思想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简单的记住论文的结论甚至过程,只是增加了知识存储,没有经过高度的加工,是没有思想的。好比和面,需要反复的揉面,面才有筋骨,洗去面粉,得到的是面筋,可视为思想。

 

其三,思想从压力来。一个没有需求要解决的人是不会产生思想的。思想是人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相结合的结果。毛泽东灵活的战术战役思想并没有直接来自孙子兵法,是他自己从战争实践中不断地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综合起来就是,实事求是、灵活机动。所谓兵法,在于一念之间。一个整天忙于简单事务的人不会产生思想,因为根本没有产生的动机。假如毛泽东一直在太平的环境中成长,他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后来的思想。我们做科研,有时候为了解决问题,殚精竭虑,走进问题,再走出问题,不断地锻炼,这才有可能产生学术思想。一个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是不会产生思想的。无论是内在的需求,如释迦摩尼,还是外在的需求,都是思想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人的天生的好逸恶劳性,思想的产生并不是自然的,而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们之所以欣赏思想,正是因为思想的来之不易。

 

其四,思想从方法来。由于思想具有新颖性的特点,那么有些确定性的方法是可以产生思想的,虽然未必很高明。比如,刻意的否定有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顺从和跟踪都不会产生自己的思想。因为自然是丰富的,多角度的,看到一个角度的道理,刻意从反方面多看看,也许就能看到不同的道理,也就可能得到不同的思想。刻意的总结归纳也会带来思想。很多人做对了很多事,但是没有主观的归纳一样没有思想,只是个幸运儿。但是,刻意的归纳总结对于学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看了一段时间书或者论文,要强迫自己进行高度的抽象归纳,这是产生自己的思想的有效手段。

 

其五,思想从潜意识来。思想具有主观性,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很重要,而主观能动性的最有效的部分就是潜意识思考。这在庞加莱的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潜意识工作的好条件,也许就能得到更多的启发,最终可能会形成更多的思想。

 

其六,思想从举手投足来。儒家最高的境界在于吃饭睡觉皆学问。虽然我们在谈学术思想的问题,但是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相通性,看似无关的事务,其内在可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需要我们具有很好的洞察力和联想能力。举手投足,都是我们思想的体现,或者是思想的重要来源。

 

总的来说,什么是思想,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依然是个未解的人类难题。上面仅仅是比较粗略的思考。

 

点击标题,查看相关阅读:

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深度好文)

如何做好科研和发表文章

【好文】为什么创新总是从西方开始?

强推!怎样才能做好博士研究生(做学问者必读之文章)

文章来源:博士中国/彭思龙

喜欢 (3)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