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共有18个一级学科、52个二级学科招生,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530人左右(含各类专项计划),其中定向就业考生占10%左右。
- 三种招生方式:学士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含申请考核)。
- 所有考生报名时间:2016年12月1日-12月31日。
- 公开招考考生初试时间:2017年4月8日-9日。
- 所有考生(学士直接攻博考生除外)复试/考核时间:2017年4月10日-12日。
我们整理了材料相关专业的招考目录,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各位博导的研究方向。主要招生院所有: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院、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等。
表中符号说明:
1.带★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为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
2.带△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为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
3.带▲的二级学科为一级学科授权范围内自主设置的博士学科。
4.带★的一级学科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带★的二级学科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5.带☆的一级学科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带☆的二级学科为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03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10-62332721) | 88 |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 88 | |
01 核反应堆材料 | 葛昌纯 ★ |
|
02 热电材料与器件、燃料电池材料和高性能陶瓷 | 徐桂英 | |
03 空间太阳能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材料 | 周张健 | |
04 粉末高温合金与合金钢 | ||
05 先进结构陶瓷与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 | ||
06 纳米复合材料与器件 | ||
07 新能源材料 | ||
08 微纳能源器件与集成 | 张跃 | |
09 微纳信息传感与自驱动系统 | ||
10 汽车与结构轻量化技术 | 韩静涛 | |
11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技术 | ||
12 冷弯成形技术研究 | ||
13 核电材料研究 | 龙毅 | |
14 新型磁热、永磁材料研究 | 强文江 | |
15 功能纳米材料及器件 | 常永勤 | |
16 材料焊接与连接 | 黄继华 | |
17 电子封装微连接技术、材料及可靠性 | ||
18 材料涂层技术 | ||
19 粉末冶金与增材制造 | ||
20 铝镁钛轻质合金析出相与强化机理研究 | 李长荣 | |
21 超高强韧钢多层次跨尺度设计 | 杜振民 | |
22 高温合金成分设计与组织控制 | ||
23 稀土功能材料热力学研究 | ||
24 先进材料相平衡与组织稳定性研究 | ||
25 金属凝固与控制 | 毛卫民B | |
26 半固态金属成型技术 | ||
27 铜包铝和碳纤维充芯连铸 | ||
28 新型能源材料 | 万发荣 | |
29 功能纳米薄膜与器件 | ||
30 高强度耐腐蚀结构钢的研究 | ||
31 材料的强韧化机理 | 田文怀 | |
32 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 ||
33 新型光电阴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 ||
34 高温材料结构与性能 | 孙加林 | |
35 金属-非氧化物-氧化物复合材料 | 李勇 | |
36 结构-功能一体化高温材料 | 李红霞 △ |
|
37 高性能高温结构及耐蚀合金材料 | 董建新 | |
38 高温材料组织设计和控制及成型模拟与仿真 | ||
39 先进钛合金铝合金材料及晶界工程与控制 | ||
40 特种材料及其加工 | 任学平 | |
41 不锈钢加工工艺及组织性能控制 | 李静媛 | |
42 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工艺理论 | ||
43 材料的织构与各向异性行为原理及控制技术 | 杨平 | |
44 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转变规律及分析检测技术 | 陈冷 | |
45 各类电工钢、微电子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及工艺 | 朱国辉 △ |
|
46 新型功能陶瓷材料 | 张波萍 | |
47 热电材料与器件 | ||
48 新型纳米复合非线性光学材料 | ||
49 薄膜材料制备及性能评价 | 高克玮 | |
50 金属材料的损伤与控制 | ||
51 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 | 姜勇 | |
52 纳米磁性材料与器件 | 徐晓光 | |
53 多铁材料与器件 | 苗君 | |
54 材料成形摩擦、磨损理论及润滑技术 | 孙建林 | |
55 材料成形微细观理论及组织性能控制 | 宋仁伯 | |
56 高性能钢铁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及质量控制 | ||
57 表面与界面 | 于广华 | |
58 高性能磁性薄膜材料及器件 | ||
59 先进的磁记录材料及器件 | ||
60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 赵海雷 | |
6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 | 连芳 | |
62 非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无机功能材料 | 杨裕生 ★△ |
|
63 光功能材料与器件 | 刘泉林 | |
64 白光LED或太阳能电池用荧光材料 | 夏志国 | |
65 材料性能第一原理计算 | 耿文通 | |
66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 曹文斌 | |
67 特种热致相变材料 | ||
68 吸波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 ||
69 纳米磁性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 | 官月平 | |
70 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医学应用 | 郑裕东 | |
71 生物医用材料、能源材料及电化学表面修饰 | 王鲁宁 | |
72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 李立东 | |
73 功能性高分子的合成 | ||
74 功能性纳米粒子制备及应用 | ||
75 材料成形新技术 | 刘雪峰 | |
76 新材料短流程近终形制备加工 | 赵志毅 | |
77 钢铁材料先进生产技术及高性能材料开发 | ||
78 先进催化材料与绿色化应用 | 王戈 | |
79 新型纳米复合材料 | 卢云峰 | |
80 高效节能储能材料 | 董文钧 | |
81 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 | 杨穆 | |
82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王丽萍 | |
83 高性能纳米材料 | ||
84 反应堆及新能源系统关键材料制备研究 | 燕青芝 | |
85 高铁关键材料与部件制造技术 | 张迎春 | |
86 先进结构/功能陶瓷材料制备技术 | ||
87 纳米材料能量转换器件与存储系统 | 闫小琴 | |
88 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 | 齐俊杰 | |
89 纳电子器件及应用 | ||
90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 杨洲 | |
91 液晶基的光电,电光功能材料 | 朱思泉 | |
92 高分子人工晶体 | △ | |
93 现代汽车板工艺及成形理论与技术 | 于浩 | |
94 材料成形数值模拟与轻合金半固态加工技术 | 王开坤 | |
95 功能高分子材料 | 王国杰 | |
96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
97 先进磁功能材料及原理型器件 | 王守国 | |
98 新型低维磁性复合材料 | 沈保根 ★△ |
|
99 新型磁制冷材料及应用 | ||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010—62332239) | 20 | |
080102 固体力学 | 1 | |
01 重大工程材料安全、寿命及风险评价 | 尚新春 | |
02 极端性能材料的力学理论研究 |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2 | |
01 材料制备过程的同步辐射表征技术 | 孙冬柏 | |
02 不锈钢的再钝化与表面氧化膜的同步辐射研究 | ||
03 海洋工程材料结构安全可靠性评估与风险评估 | ||
04 金属材料性能的多尺度关联与评价 | ||
05 基于概率可靠性的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评价方法与剩余寿命预测 | ||
06 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实时监测及其评价 | ||
07 高超声速环境模拟与材料服役性能 | ||
08 海水腐蚀过程的模拟与仿真 | ||
09 核电高温高压水中材料的腐蚀行为 | 韩恩厚 △ |
|
10 核电站关键材料及服役评价 | 陆永浩 | |
11 核电站焊接连接件及安全评价 | ||
12 工程关键材料微动损伤和微动腐蚀 | ||
13 超(超)临界火电站材料及服役评价 | ||
14 工程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服役损伤 | ||
15 核电、火电站装备寿命预测及延寿技术 | ||
16 高温水中的流动促进腐蚀 | ||
17 工程材料失效微观机理及数值模拟 | ||
18 金属腐蚀/电沉积机理的跨尺度试验表征及多尺度计算机模拟 | 金莹 | |
19 金属材料微观成分及组织结构不均性对其耐蚀性能影响研究 | ||
20 电化学监检测技术研究 | ||
21 耐蚀表面处理技术开发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 ||
22 海洋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与评价 | ||
23 材料的电化学方法高通量制备与综合表征技术研究 | ||
24 核电站关键材料及服役评价 | 庄子哲雄 △ |
|
25 核电站焊接连接件及安全评价 | ||
26 核电、火电站装备寿命预测及延寿技术 | ||
27 高温水中的流动促进腐蚀 | ||
28 材料基因组工程高通量原位统计映射表征技术研究 | 王海舟 ★△ |
|
29 材料基因组工程基本单元及介观尺度性能表征技术研究 | ||
30 材料性能评价体系研究 | ||
31 材料高通量表征中的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 ||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 |
01 系统监检测与智能控制 | 张卫冬 | |
02 电动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及可靠性研究 | ||
03 基于大数据的产品质量控制 | ||
04 材料先进表征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 ||
05 系统安全评价及寿命预测 | ||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 |
01 材料信息学与材料大数据挖掘 | 胡长军 | |
02 面向E级超级计算机的核电关键材料性能多尺度模拟软件系统 | ||
081400 土木工程 | 4 | |
01 多功能材料和废弃能量采集 | 汪林兵 | |
02 土木工程材料多尺度仿真 | ||
03 交通基础设施物联网技术 | ||
04 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评定 | 李惠 △ |
|
05 智能材料与结构 | ||
06 桥梁结构全寿命设计 | ||
130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010—62333046) | 29 |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9 | |
01 喷射成型材料制备技术 | 张济山 | |
02 喷射成型超高强度铝合金研究 | ||
03 涂层新技术及材料 | ||
04 先进铝合金制备成形技术及新材料 | ||
05 高Nb-TiAl金属间化合物 | 林均品 | |
06 Fe-6.5wt%si高硅钢 | ||
07 高性能难变形材料的强加工和组织纳米化 | ||
08 高硅电工钢塑性加工成型 | 惠希东 | |
09 轻合金结构材料 | ||
10 高熵合金和陶瓷 | ||
11 非晶复合材料 | ||
12 磁性功能材料 | 朱洁 | |
13 材料力磁耦合 | ||
14 非晶态金属物理 | 叶丰 | |
15 高硅电工钢塑性加工成型 | ||
16 轻合金结构材料 | ||
17 高熵合金和陶瓷 | 张勇 | |
18 非晶复合材料 | ||
19 单晶材料 | ||
20 纤维和微丝 | ||
21 新能源电池材料 | 冯强 | |
22 磁性功能材料 | ||
23 材料力磁耦合 | ||
24 非晶态金属物理 | ||
25 材料计算模拟 | ||
26 块体金属玻璃制备、结构及性能 | 吕昭平 | |
27 新一代耐热不锈钢 | ||
28 多孔金属材料 | ||
29 材料计算模拟 | ||
30 磁致伸缩材料 | 高学绪 | |
31 各向异性磁性材料 | ||
32 稀土永磁材料 | ||
33 纳米金属储能材料 | 宋西平 | |
34 锆合金 | ||
35 钛合金 | ||
36 新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 王艳丽 | |
37 金属间化合物 | ||
38 先进轻合金、工艺技术与材料 | 庄林忠 | |
39 工艺过程模拟仿真及优化控制 | ||
40 加工工艺过程及晶体织构控制 | ||
41 多金属复合制备及界面结合控制 | ||
42 各向异性磁性材料 | 包小倩 | |
43 纳米晶磁性功能材料 | ||
44 高性能软磁材料 | ||
45 金属功能材料 | 从道永 | |
46 磁驱动相变材料 | ||
47 高性能形状记忆合金 | ||
48 先进马氏相变多功能合金 | ||
49 准晶的结构 | 何战兵 | |
50 高性能高熵合金 | ||
51 先进钢铁结构材料 | 李龙飞 | |
52 先进航空航天结构材料 | ||
53 先进结构材料组织-性能关系微观机理 | ||
54 非晶态合金和高熵合金 | 刘雄军 | |
55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 | ||
56 计算材料学 | ||
57 金属形变与相变基础研究 | 王沿东 | |
58 中子衍射与同步辐射技术在工程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
59 新型磁控功能合金 | ||
60 功能复合材料 | 张海龙 | |
61 热管理材料 | ||
62 先进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 | ||
63 难熔金属硅化物和TiAl金属间化合物(超)高温结构材料 | 张来启 | |
64 耐液态金属腐蚀材料 | ||
65 新型高温多孔材料 | ||
66 表面改性和涂层 | ||
67 纳米及非晶态(涂层)材料研制 | 周香林 | |
68 超音速火焰、动力喷涂技术及装备 | ||
69 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及激光加工 | ||
70 速射武器身管失效特征与机理 | 黄进峰 | |
71 长寿命身管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
72 极端工况材料燃烧特征与机理 | ||
73 材料制备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 ||
74 计算材料学和材料科学 | 李默 △ |
|
75 材料的力学性能 | ||
76 相变与界面 | ||
77 非平衡态材料热力学 | ||
78 超导材料 | 周廉 ★△ |
|
79 先进钛及钛合金材料 | ||
80 稀有金属材料 | ||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010-82376961) | 11 | |
080200 ☆机械工程 | 3 | |
01 工业机械运行行为仿真与控制研究 | 杨荃 | |
02 新型板带生产工艺技术装备 | ||
03 先进工艺装备技术及工业应用 | 何安瑞 | |
04 生产过程建模及优化控制 |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 | |
01 不锈钢组织性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 王一德 ★△ |
|
02 高性能硅钢的制备理论和技术 | ||
03 金属材料强韧化理论与技术 | ||
07 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及组织性能控制 | 江海涛 | |
08 金属材料力学行为及性能表征 | ||
09 金属塑性加工成形理论及数值模拟 | ||
04 金属材料品种开发和性能优化 | 米振莉 | |
05 高强汽车用钢的工艺技术开发及其微观机理研究 | ||
06 金属材料的成形性、焊接性等应用技术研究 | ||
080600 ★冶金工程 | 1 | |
01 钢质量控制与产品开发 | 刘建华 | |
02 钢中夹杂物行为及控制 | ||
03 钢铁生产新技术及工艺研究 | ||
04 钢铁冶金工艺理论和软科学研究 | ||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 |
01 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 | 童朝南 | |
02 混杂系统最优化 | ||
03 现代电气系统自动化 | ||
04 生产过程智能控制 | ||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010—62332052) | 25 | |
080200 ☆机械工程 | 2 | |
01 先进工业无损检测技术 | 徐科 | |
02 钢铁生产质量建模与监控 |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5 | |
01 高硅电工钢制备加工技术 | 谢建新 ★ |
|
02 先进特殊钢(铁基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粉末不锈钢,粉末高速钢) | 曲选辉 | |
03 交通装备用钢 | 唐荻 | |
04 核电重大装备用钢 | 杨滨 | |
05 交通装备用钢 | 赵爱民 | |
06 钢铁材料加工工艺及装备研究 | 蔡庆伍 | |
07 特厚材料的组织性能控制技术 | ||
08 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的强韧化理论 | 尚成嘉 | |
09 海洋油气钻采与储运用钢工艺技术研究 | ||
10 海洋工程用钢焊接技术及性能控制机理研究 | ||
11 电站金属材料与评价 | 王西涛 | |
12 高性能钢铁材料组织与工艺 | ||
13 钢铁材料在海洋环境的腐蚀机理研究 | 杨善武 | |
14 海洋工程用钢的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 ||
15 微注射成形制备微型金属和陶瓷零件的研究 | 尹海清 | |
16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无钨硬质合金的材料设计及其制备研究 | ||
17 牙科修复用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研究 | ||
18 基于材料基因组工程的材料数据整合和材料大数据的挖掘分析的探索 | ||
19 海洋工程用低密度钢的组织调控 | 王学敏 | |
20 经济型低温用钢的组织性能研究 | 郭晖 | |
21 材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 | 武会宾 | |
22 微/纳结构材料设计与研发 | ||
23 新能源结构材料研发与开发 | ||
24 新一代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研发 | 赵征志 | |
25 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 | ||
26 高强韧钢组织性能调控与工艺优化研究 | ||
27 耐候钢、耐蚀钢开发与相关机理研究 | ||
28 钢铁材料3D打印——激光熔覆过程中金属流变学行为研究 | 孙蓟泉 | |
29 高强汽车用钢成型过程中的本构关系研究 | ||
30 板材成型工艺及成型过程中变形、传热及组织演变的研究 | ||
080600 ★冶金工程 | 6 | |
01 洁净钢非金属夹杂物 | 周国治 ★ |
|
02 连铸坯质量控制 | 孙彦辉 | |
03 冶金过程动力学 | 侯新梅 | |
04 新型耐火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
05 高温烟气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 | 袁章福 | |
06 微重力高温熔体特性 | ||
07 冶金污水过滤净化 | ||
0871Z1 ▲物流工程 | 2 | |
01 质量建模与质量诊断技术 | 吕志民 | |
02 供应链理论与应用研究 | ||
170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010-82375828-803) | 23 | |
080600 ★冶金工程 | 23 | |
01 熔体物化性质的测定及理论计算 | 周国治 ★ |
|
02 冶金及材料过程的新理论新工艺 | ||
03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 | ||
04 洁净钢生产与品种开发 | 包燕平 | |
05 钢中夹杂物行为与控制 | ||
06 冶金反应工程学 | ||
07 连铸新技术 | ||
08 特殊钢冶金 | 成国光 | |
09 炼钢新工艺 | ||
10 稀土钢 | ||
11 钢铁新材料 | ||
12 转底炉直接还原技术 | 薛庆国 | |
13 氧气高炉炼铁 | ||
14 资源综合利用冶金技术 | ||
15 金属凝固理论与新技术 | ||
16 超重力冶金 | 郭占成 | |
17 冶金节能 | ||
18 熔融还原炼铁 | ||
19 高磷矿冶金技术 | ||
20 冶金电化学 | ||
21 二次资源利用 | ||
22 循环经济产业技术 | 王中丙 △ |
|
23 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 ||
24 能量的转化与链接 | ||
25 电渣冶金的基础理论与工艺 | 李晶 | |
26 钢液高效快速精炼技术 | ||
27 转炉、电炉冶炼工艺技术 | ||
28 纯净钢生产及品种开发 | ||
29 连铸凝固冷却过程的精益控制 | 刘青 | |
30 冶金流程工程 | ||
31 冶金过程模拟与优化 | ||
32 金属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 ||
33 冶金熔体结构理论及控制技术 | 王建中 △ |
|
34 外场作用下金属凝固理论及应用 | ||
35 金属材料细晶技术及缺陷控制 | ||
36 高性能超细钴粉及其制备工艺 | ||
37 连铸技术 | 张炯明 | |
38 冶金过程仿真计算 | ||
39 洁净钢制造技术 | ||
40 电化学冶金 | 焦树强 | |
41 二氧化碳捕获及转换利用 | ||
4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43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 | 王静松 | |
44 低碳冶金技术 | ||
45 金属凝固 | ||
46 二次资源中金属元素分离回收 | 张延玲 | |
47 炼钢过程应用基础研究 | ||
48 特殊流体基础物性研究 | ||
49 界面过程动力学 | 胡晓军 | |
50 夹杂物及钢质量控制 | ||
51 冶金资源能源利用新技术 | ||
180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010—62334190) | 56 |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6 | |
01 材料基因组理论与技术 | 谢建新 ★ |
|
02 金属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基础理论 | ||
03 金属短流程加工新技术新工艺 | ||
04 材料制备加工技术的智能化 | ||
05 金属挤压理论与技术 | ||
06 薄液电化学理论与大气腐蚀防护基础研究 | 李晓刚 | |
07 相电化学理论与材料土壤腐蚀机理研究 | 董超芳 | |
08 材料海洋腐蚀与寿命评估 | 杜翠薇 | |
09 材料腐蚀基因组工程基础研究 | 张达威 | |
10 高分子材料环境老化规律与机理 | 柳伟 | |
11 典型工业环境腐蚀与防护 | ||
12 先进金属材料耐蚀性能与制备技术 | ||
13 表面纳米化与耐蚀机理 | ||
14 先进有机涂层及表面技术 | ||
15 微生物腐蚀及防护 | ||
16 多元气体—固体颗粒腐蚀交互作用机理 | ||
17 油气田冲刷腐蚀、控制和寿命评估 | ||
18 耐蚀金属材料及涂层耐蚀机理 | ||
19 应力腐蚀 | 乔利杰 | |
20 氢脆与氢致开裂 | 李金许 | |
21 材料失效分析与控制技术 | ||
22 腐蚀与断裂的跨尺度研究 | ||
23 腐蚀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 ||
24 铁电陶瓷的多场耦合失效 | ||
25 低维材料的纳米力学研究 | ||
26 金属凝固与控制 | 吴春京 | |
27 包铝和碳纤维充芯连铸 | ||
28 金刚石铜热管理材料制备 | ||
29 有色金属的粉末冶金 | 郭志猛 | |
30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 | ||
31 弥散强化材料 | ||
32 耐蚀耐磨涂层 | ||
33 粉末注射成形、高速压制与3D打印技术 | 曲选辉 | |
34 粉末高温合金和粉末高速钢 | ||
35 铁基粉末冶金、难熔金属与硬质合金 | ||
36 电子封装材料、新能源材料 | ||
37 新型薄膜材料 | 唐伟忠 | |
38 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薄膜技术中的应用 | ||
39 材料基因工程技术 | 张统一 ★△ |
|
40 铁电材料的多场耦合失效 | ||
41 纳米材料力学 | ||
42 管道等材料的腐蚀与控制、安全评估 | 孟惠民 | |
43 纳米材料/绿色表面纳米处理技术 | ||
44 电极材料/电化学工程/新能源 | ||
45 磁功能材料 | 张深根 | |
46 材料循环利用理论与技术 | ||
47 危险固废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 ||
48 报废汽车资源化技术 | ||
49 粉末注射成形技术 | 何新波 | |
50 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 | ||
51 先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形 | ||
52 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 | ||
53 金刚石膜复合材料电子器件应用研究 | 李成明 | |
54 高性能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 ||
55 环境断裂(氢脆与应力腐蚀)理论 | 宿彦京 | |
56 抗氢脆高强钢的设计技术 | ||
57 材料基因组工程技术 | ||
58 纳米力学与环境效应 | ||
59 新型表面复合处理技术 | 曹江利 | |
60 氢相关氧化物材料 | ||
61 核聚变堆功能材料 | ||
62 金属材料热处理 | 李俊 | |
63 新材料轧制 | ||
64 快速热处理 | ||
65 粉末注射成形技术 | 秦明礼 | |
66 氮化铝陶瓷的研究与应用 | ||
67 高性能粉末冶金精密合金 | ||
68 难熔金属的精密成形与应用 | ||
69 轻合金材料表面工程 | 张津 | |
70 金属的强化、耐磨和复合处理 | ||
71 残余应力及涂层特殊性能表征机理 | ||
72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 | 范丽珍 | |
73 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器件 | ||
74 纳米材料及新型碳材料 | ||
75 陶瓷及陶瓷表面金属化 | 郝俊杰 | |
76 等离子技术在粉体制备与改性中的应用 | ||
77 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制备及表征 | ||
78 超硬材料与工具 | ||
79 太阳能集热发电储热材料研究 | 李平 | |
80 制氢、储氢材料及应用 | ||
81 铁电材料的多场耦合响应与失效行为 | 白洋 | |
82 高性能铁电制冷材料与器件 | ||
83 功能介质基超材料 | ||
8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曹国忠 △ |
|
85 纳米材料与器件 | ||
86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 田建军 | |
87 太阳能转换材料 | ||
88 半导体量子点 | ||
89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90 超导材料 | 周廉 ★△ |
|
91 先进钛及钛合金材料 | ||
92 稀有金属材料 |
020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010—82375007) | 53 | |
087000 ★科学技术史 | 6 | |
01 冶金史与文物保护 | 柯俊 ★ |
|
02 科学技术与社会 | ||
03 冶金史与科技考古 | 李延祥 | |
04 科学技术与社会 | ||
05 冶金史与科技考古 | 梅建军 △ |
|
06 中外科技交流与文化遗产保护 | ||
07 科学技术与社会 | 潜伟 | |
08 技术史与工业遗产 | ||
09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 马清林 △ |
|
10 文化遗产战略 | ||
11 文物保护 | 魏书亚 | |
12 文物中的有机材料分析 | ||
080600 ★冶金工程 | 47 | |
01 溶液理论及其在熔体物化性质计算中的应用 | 周国治 ★ |
|
02 热力学理论及其在设计冶金新流程中的应用 | ||
03 材料和冶金过程中的动力学和电化学规律的探索 | ||
04 钢铁制造流程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耦合优化研究 | 殷瑞钰 ★△ |
|
05 钢铁制造流程结构及模式优化 | ||
06 离子与混合导体及其应用 | 安胜利 △ |
|
07 复杂共生矿清洁冶金 | ||
08 合金化、相变及组织控制及钢种研发 | 王福明 | |
09 洁净钢工艺的冶金物理化学 | ||
10 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纳米新能源材料研究 | 王新东 | |
11 新能源汽车、储能与转换关键技术、碳钢和不锈钢表面功能化 | ||
12 铁矿石资源高效使用技术、环保技术研究 | 吴胜利 | |
13 烧结、球团、炼铁工艺理论及新技术研究 | ||
14 负热膨胀及先进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 邢献然 | |
15 相结构与冶金过程反应机理 | ||
16 炼铁系统过程优化及低成本炼铁 | 张建良 | |
17 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非高炉炼铁) | ||
18 电弧炉特殊钢生产工艺与质量研究 | 李京社 | |
19 电弧炉炼钢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 ||
20 夹杂物冶金 | 宋波Y | |
21 钢的洁净化及理论基础 | ||
22 高温炉窑长寿,设备及监测技术研究 | 程树森 | |
23 传热传质流动过程的模拟研究 | ||
24 铁矿石烧结及其冶金新方法、新技术 | 郭兴敏 | |
25 先进化学传感器及相关材料 | ||
26 轻金属冶金及多金属综合循环利用与外场冶金 | 薛济来 | |
27 冶金材料电化学与熔盐、电极和碳素技术 | ||
28 洁净钢与夹杂物及冶金过程的模拟仿真 | 张立峰 | |
29 铝、铜、光伏用硅的精炼、回收与循环再利用 | ||
30 特殊钢连铸工艺与质量控制 | 张家泉 | |
31 先进高强度钢凝固组织与固态相变行为 | ||
32 炼钢工艺技术及冶金节能环保研究 | 朱荣 | |
33 特殊钢品种开发及特种熔炼技术 | ||
34 冶金过程新工艺研究 | 郭汉杰 | |
35 冶金过程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 ||
36 洁净钢冶炼工艺优化研究 | 朱立光 △ |
|
37 钢水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
38 非传统资源材料化冶金 | 郭敏 | |
39 新型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与光电催化剂 | ||
40 纳米结构能源、催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调控 | 于然波 | |
41 光电功能材料新型微纳结构的构筑及应用 | ||
42 固体废弃物绿色循环利用 | 张梅Y | |
43 新型纳米环境材料 | ||
44 信息功能陶瓷材料 | 陈骏 | |
45 冶金矿相结构与冶金过程反应机理 | ||
46 稀贵金属绿色提取回收与相关材料制备 | 李宏煦 | |
47 超临界及海洋冶金新技术 | ||
48 冶金能源系统与过程优化及其相关技术开发 | 白皓 | |
49 冶金大气污染物生态效应及控制技术 | ||
50 锂电池超电容等新型储能技术及关键材料 | 李建玲 | |
51 储能用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开发及综合利用 | ||
52 稀土及伴生资源绿色提取工艺与理论 | 李梅 △ |
|
53 稀土湿法冶金新理论与新技术 | ||
54 工业固废及废水等绿色处理与回用技术 | 李素芹 | |
55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及工业生态的集成与优化技术 | ||
56 炼钢和连铸工艺技术研究 | 杨健 △ |
|
57 夹杂物控制及氧化物冶金技术研究 | ||
58 先进钢铁材料设计及生产工艺,汽车板和硅钢 | 罗海文 | |
59 液态和固态钢铁材料基本现象研究及数值模拟 | ||
60 钢铁生产流程的一体化调控 | 徐安军 | |
61 冶金流程工程学 | ||
62 钢铁生产流程工序匹配与系统节能 | ||
63 过渡金属及稀土在冶金熔体中的热力学行为 | 闫柏军 | |
64 新型电池材料制备过程的物理化学 | ||
65 湿法冶金 | 王成彦 | |
66 多元复杂矿的综合利用 | ||
67 电磁场冶金 | 张新房 | |
68 夹杂物与洁净钢 | ||
69 核电用钢性能再生 |
*参考来源: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 END —
相关阅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材料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