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材料科学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奥秘
  • 收藏本站,获取最新材料前沿资讯

三一都失败了,格力造机床能成功?

前沿资讯 mse_material 7662阅读 扫描二维码
 跨界造机床的三一失败了,格力有成功的可能吗?用两年时间造出机床没有问题,但要造出一款用户认可的最顶级机床至少需要五年!“董小姐”那坚守的已经变异为固执的自主研发策略与习惯的单打独斗,还需接受现实考验。

近年来,董明珠所执掌的格力电器已经不再仅仅生产空调,而是大跨步地进行多元化,在诸多领域强势进军——手机只能算是其中之一,此外还包括小家电、新能源汽车、自动化装备等。

虽然格力是一家以空调单品致胜的企业,当空调增长乏力,企业通过多元化路子找新增盈利点,其实并没有不对。但摆在董明珠面前的是,在两三年内,连连出击多个领域,资源如何分配才能让这些业务显现出优势。不管是已经做了两年的手机还是电饭煲至今并未公布过数据,都让人猜测格力的多元化道路到底能够走多远。

董明珠:两年之后生产出顶级数控机床

7月23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自主创新”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正式开幕。作为主办方之一,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出席了峰会。在嘉宾论坛环节,董明珠谈及格力手机时,做出了这一大胆举动。

董明珠还讲了一个例子——不久前去日本出差时,她特地把格力手机拿给日本专业销售手机的人检测,请他们评估价格。一位长期卖手机的导购评测完董明珠的手机之后说,这台手机在日本至少要卖4800元人民币。“我很自豪。我今天可以很大胆地跟大家说,我的手机,世界上第一!当然我讲的不是销量第一,但起码我对消费者的承诺,我的品质,我可以讲第一!”董明珠充满豪情地说道。

近年来,董明珠所执掌的格力电器已经不再仅仅生产空调,而是大跨步地进行多元化,在诸多领域强势进军——手机只能算是其中之一,此外还包括小家电、新能源汽车、自动化装备等。

在谈及格力的多元化发展时,董明珠指出,无论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专注。前些年,格力因为觉得还没有把空调做到极致,所以没有进行多元化;后来掌握了压缩机、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后,开始顺势进行延伸,进军智能装备等领域,大力推进多元化发展。

当然,“跨界进军”这些领域,某种程度上还跟情怀、责任等不无关系。

进军智能装备领域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格力的情怀与担当。

董明珠讲述了格力进军装备领域的缘由——当格力准备采购一批智能设备取代简单重复的人工劳动时,却发现根本没有国产设备能够满足格力对精度的要求。这让董明珠突然意识到了一种责任:国家缺少这样的先进设备。“一方面格力有资金有实力进行研发投资,另一方面这种责任也给了我们信心。此外,格力从当年引进空调技术到现在完全自主掌握核心技术,这让我觉得,既然格力能在空调上做好,在智能化装备上同样能够做好!”董明珠很有信心地说道。

数控机床一直是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块“心病”,尽管知道很难,但董明珠颇有底气。她透露说,格力现在的研发人才接近1万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目标是在两年后把数控机床做到顶级,为中国的企业服务。

“有人说手机行业已经是红海,那格力为什么还要进入?在我看来,是不是红海取决于你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创新力,如果你没有,那你无论到哪个领域都是红海;产业是没有红海的,只要你勇于挑战和创新,你永远就是蓝海。不管是进入手机还是装备制造,格力不是单纯为了赚钱,单纯逐利的企业是不可能长久发展的。”董明珠指出。

她对正多元化发展的格力做了这样的畅想:未来,消费者可以用格力手机遥控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即可以享受格力带来的温度,吃上格力电饭煲煮出的美食;出门可以乘坐格力的新能源汽车;格力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消费者降低60%——70%的能源消耗,为大家带来更美好的环境。

 

董明珠造机床是好还是坏?

一、董小姐的豪言扇了某人一耳光

家电行业的女版任志强-格力空调的董明珠小姐,近来大放豪言:“两年后把数控机床做到最顶级”。

同期,某机床杂志发了篇《中国机床行业还有希望吗?》的文章,大肆宣扬中国机床末日论,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董小姐对机床行业的憧憬,无异于狠狠打了这家杂志一记重重的耳光。年产值过千亿的家电大佬的企业里,国外顶级机床比比皆是,也用了不少国产机床,董小姐的切身体会是:这些顶级机床不过是纸老虎,咱们中国的格力人,两年后就可以追上。

搜狗截图16年08月15日2018_5格力车间内的慢走丝机床

说明什么问题?中国机床和世界顶级机床之间,只不过隔着一层窗户纸。

二、格力完全有可能造出顶级机床

这层窗户纸是什么呢?主要是理念和管理的落差。

世界上的机床企业,大多数是装配型的企业,有能力制造床身等部件的厂,已经算是大厂了。什么是装配型的企业?就是采购标准化的功能性部件,委外加工非标准的部件,企业只进行装配作业。一些世界级的高水平机床企业,不过是几百人,甚至是几十人的小厂而已,比如德国SHW、西班牙萨亚、日本安田、瑞士威力铭等等。

所以,机床的水平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呢?机床水平=设计水平+功能性部件的水平+外协加工部件的水平+装配水平。格力能不能做好这四项呢?国产机床目前的问题又出在哪个环节?

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买到世界上最顶级的机床部件。海德汉和西门子的数控系统,德国睿克斯、GEM电主轴,瑞士施耐博格线性导轨,瑞典SKF和德国舍弗勒轴承,等等,应有尽有。中国在功能性部件上的确和国外差距比较大,原因其实并不出在技术上,以后开个专题来讲讲。格力的全球采购体系,可以买到上述的一切,其他国产机床企业也可以买到。国外机床企业,同样也是全球采购机床部件。

外协件的水平可以靠企业的品控能力来把握。这项对于供应链管理能力强大的格力不是问题。而对很多连精益生产都没有听说过、ISO9000是买来的、采购渠道腐败成性的机床企业来说,是个大问题。

国内有很多铲刮水平很高的技师,这么说吧,中国装配钳工的水平,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但是,还是因为理念和管理的原因,很多机床企业的装配缺乏标准作业的流程,品质管理非常低下,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整机品质低下,即便用上了许多高大上的部件。格力空调的品质享誉全球,源于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基于此,给格力装配机床的品质投上一票!

剩下的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设计水平。中国工程师的能力其实很强,他们有能力设计出地球上任何人造的产品来,熟练应用有限元分析,知道怎么克服温升对机床精度的影响,但因为企业在市场、运营、经营理念上的偏差,使得他们的能力不能得到发挥。绝大多数国产机床企业不去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不愿意在基础设计上投入,而是一味的复制+粘贴,这是对中国机床设计师聪明才智的摧残。格力能否在机床行业有所作为,关键在于研发和设计。据说格力有近一万名研发人员,机床方向的研发人员大多来自沈阳、大连等原国有机床企业,经费充裕,假如格力能拿出攻克压缩机、电机、控制系统等空调核心技术的拼劲来,并在产品上马之前做一个完整的精益3P,那么,再给格力投上一票。

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只要理念和管理领先的格力足够努力,完全可以造出优秀的机床,其他的中国机床企业只要端正思想,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样可以造出一流的机床,事实上,有些机床企业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格力进入令人瞩目的机床业,可以当一条非常给力的鲶鱼,是件大好事啊。至于格力跨界的风险,不在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内。

不要跟我扯什么用了某某国的部件就不能说水平高,就不能算国产的废话。只要整机厂是中国企业,就是中国造;只要整机是中国造的高水平机床,就是高水平的。用了外国部件又怎么样?老外给中国人打工不好吗?

三、两年的期限有问题

可是,时间点会是两年吗?不可能!

衡量一款机床是否够顶级,主要看四点。一是功能,二是精度等级,三是精度的稳定性,四是质量的可靠性。第一点和第二点很容易判断,第三点和第四点则要靠时间来验证。我们常说,机床好坏看三年,对机床水平的评判是由用户来做出的,而不是自己。

格力用两年时间造出机床,没有问题,但是要造出一款被用户认可的最顶级机床。至少需要五年!

假设格力机床成功了,对于中国机床行业,是天大的好事,格力的成功会给机床行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对供应链的管理,这会比海天的成功影响大很多。对于那些不思进取的企业,则是坏的不能再坏的坏事,因为,他们的末日要来临了。

 

噢!董明珠真的要造机器人!

谁会扰乱董小姐的机器人梦?谁会打扰董小姐的清梦呢?大抵有以下三个“敌人”:

其一,激烈的竞争。

据日本共同社去年8月5日报道,日本工业机器人制造巨头安川电机已同中国大型家电厂商美的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两家企业将联合出资,2016年3月底前在中国分别成立生产工业机器人及康复护理设备的新公司。与美的等策略恰恰相反的是,格力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但如此一来就必须直面:当竞争对手搭上合资的翅膀飞奔向前之时,刚刚起步的格力,怎样才能避免被甩的太远,以致于早早夭折于星辰大海的征途?

其二,现金流。

虽然2014年在格力电器发动十年来最大的价格战后,全年实现总营收1400.05亿元,同比增长16.63%,但2015年伴随着家电业进一步探底,格力终难逃影响,出现了近十年最大幅度的业绩下滑。2015年1-6月,格力电器营业总收入为501.11亿元,同比下降了13.4%。

在空调和电机等主营业务不尽如人意的情形下,董明珠的“手机梦”、“智能家居梦”等又是花销极大且盈利微薄,那么,又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得起已经快速上马的机器人项目呢?的确也是个问题。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机器人梦”是否如梦中那般美妙?

由于国内智能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智能装备的成本仍较高,行业的高端人才紧缺。传统制造业一方面迫切需要智能装备来解决用工荒、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必须关注投资回报周期,确保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能够稳健发展。

因此,企业是否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竞争力的高端智能装备和自主培养的大量自动化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此前当南都记者问及格力准备用多少时间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领域做到极品时,董明珠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格力更多主张原创,将在现有的技术层面上,创造更简单、更便利、更可靠的技术和自动化设备。

 

单打独斗的格力,能造好机器人吗?

尽管董明珠一直否认正遭遇危机,并常常以格力过往的发展经历作为论据,认为当前的困难往往也是企业调整发展节奏的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家电企业普遍陷入窘境、面临转型的背景下,董明珠以及格力正在不断的求变。本是“铁娘子”的董明珠在耳顺之年摇身一变为“董小姐”,即是鲜明佐证。

在此期间,最让人郁闷的,是那坚守的已经变异为固执的自主研发策略。董明珠对外一直标榜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认为核心技术才是关键,并屡屡将其提升至整个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的高度,不断的抨击互联网经济,显得极为的具有家国情怀。但在此背景下,格力那为了核心科技而义无反顾的身影,人们除了许以掌声,更多的却是感到悲壮和固执。

在转型过程中,家电厂商们几乎采用了同样的方式: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巨头企业以及拥有资源优势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如TCL与爱奇艺合作,创维、海尔、美的、康佳与阿里达成合作协议,或合作推出产品。

另外,智能家居领域,小米投资美的,魅族与海尔合作。海尔智能家居U+平台甚至已经与日日顺、海尔U-Home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圈,已经吸引了众多不同品牌的合作伙伴。

唯有格力,除了一度传出与360合作的传闻,一直是在单打独斗。为了抢夺智能家居的入口,自己开发出“格力手机”,却由于董明珠不羁的言行,沦为笑谈。

如今,机器人领域又是单打独斗。虽说坚持自主研发值得嘉许,但社会分工愈加细分的今天,一个制造空调的果真需要既造手机又造机器人,真能造好吗?董明珠认为,“花钱买技术并不能叫投入,只有投入到自己开发的、可以受自己掌控的技术上才有意义。”可一切还需接受现实考验。

 

来源:工业电器网。

 

相关阅读:

格力这次真的亮出了肌肉,一口气曝光这么多车间……

 

喜欢 (0)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