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材料科学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奥秘
  • 收藏本站,获取最新材料前沿资讯

非著名副教授一鸣惊人,沸腾了学界!

前沿资讯 mse_material 8574阅读 扫描二维码
日前,一个叫韩春雨的人名和他的团队成为了“新晋”网络高频词。无房户、简陋的实验室、前沿科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人和他的研究,一探究竟。

搜狗截图16年05月22日1624_2

 

“河北科技大学、一个副教授、连续十年没有发过文章了,以前就算有点战绩,也就那样了。说要把文章发到通常只向哈佛、耶鲁、北大、清华、浙大敞开大门的顶端学术平台,没人信啊,就高峰傻,傻了就信了。”韩春雨自嘲地说。

此时,他正在河北科技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室里,多家媒体在排着队等待采访这个新晋的“网红科学家”。他的学生高峰,也是他的重要合作者,坐在旁边,师徒二人都被这段“伤心史”逗乐了。

“网红”的成名之路

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属于世界一流的新技术。对此,有业内专家的评价是“一鸣惊人”。令国人激动的是,韩春雨在河北科技大学条件不好、经费缺乏、人员很少的情况下做出的研究优于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

对于韩春雨团队的科研成果,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撰文称:该科研成果找到了对基因组位点编辑范围更广的基因编辑工具。该工具完全不同于以RNA为向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从古细菌来源的Argonaute,利用短链DNA作向导,真正实现了对基因组的任意位置进行切割,将基因编辑的可能性推入了更广泛的境地。

在业内知名专家纷纷对该成果表示关注和期望的同时,韩春雨团队引发的“眼球风暴”也从专业领域迅速向互联网蔓延,“韩春雨”成为“新晋”网络高频词。

针对一些网友对河北科技大学非“985”“211”的学界“地位”和自己“副教授”身份的热议,这位苦笑着称自己迅速变“网红”的42岁科技工作者调侃道:“我可不是‘野鸡大学’的‘草根学者’。”

说起自己就职的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表示,这是河北省一座“正在崛起”的大学。

1974年出生于石家庄的韩春雨,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200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师从强伯勤院士和袁建刚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

2005年年底,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期间,作为第一作者,他曾在《核酸研究》NAR期刊上发表过科研成果。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他只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那只是为了学生有需要发表的论文。”在韩春雨看来,5月2日发表的科研成果才是他学术生涯第二篇论文。

“我搞科研目的要单纯一些。”对于自己至今依然是副教授职称,韩春雨表示,并非学校不重视自己,而是因为自己不想为评职称和申报基金花费时间,“哪有副教授像我有这么大的实验室?”

到河北科技大学工作后,他曾成为该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首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随后也获得过一些各级科研资金的支持。

韩春雨坦言,开始此次科研时,他手中有可支配科研资金30多万元,原本以为够了。“够用就好!”他强调。可没想到做的时间比预期要长,所花费用也比预期要多。目前他还欠试剂公司30多万元。“项目开始前学校已有资金支持。”他解释说,以个人名义为科研欠款,“只是个人的自我要求”——不想在成果出来前再向学校伸手,并不是学校不支持。

韩春雨认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对科学的热爱,“但热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4年前,有很多科学家在质疑Ago家族(韩春雨团队所发现的新基因编辑技术)是否能作为基因编辑工作研究,韩春雨当时就断定,他如今这篇文章的发表会刺激很多具备科学敏感的科学家。

而在此之前,他曾有过两次失败的跟风。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基因编辑这一前沿科学领域。CRISPR-Cas9技术出现后,韩春雨也备受鼓舞,他的团队曾使用这一技术变异了一些植物,当他们准备把这一过程梳理成型时,国外顶级学术杂志连续推出了两篇同类文章。韩春雨不得不改变计划,接下来,他的团队试图通过设计对该技术进行改进,随后,他们的研究想法又被别人抢先发表。

经历过这两次失败后,韩春雨发现他们的研究速度难以赶超别人。他决定不再跟风,要做原创,这也更符合他作为科学家的身份认同。2014年初的两篇文献,促使韩春雨把这一想法转化成行动,他开始着手研究这项新发表的技术。

这期间,屡战屡败,但学生高峰一直和导师韩春雨并肩作战。高峰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三本,后考取了韩春雨的研究生。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高峰没有找工作,而是选择继续留在韩春雨的实验室。实验室楼上空出来一个小屋,他就在那里打个地铺,这两年一直住在那。

事实上,一开始韩春雨并没“看上”高峰,“我让他滚,他没滚,嗯,这孩子挺执着的。”韩春雨开玩笑地说。实验室里有张脱了漆的旧桌子,上面摆着一套茶具,韩春雨和高峰坐下来,韩用熟练的姿势泡好茶,师徒二人喝着茶,互相打趣。这是韩春雨最喜欢的状态,他们经常会拿着写满实验记录的厚本子,一起探讨。看得出来,他们师徒二人不只是死板的上下级关系,在这个于科学世界登顶的过程中,他们变得很亲密。

发现、设想、再用实验证明自己此前的设想,这是韩春雨在实验室的日常。而猜测成真所带来的兴奋则是他最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韩春雨至今还是一个无房户,一家三口住在学校提供的58平方米的住宅里。而他刚到河北科技大学任教时,学校原本给他提供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但他看重了如今这套旧住宅离自己实验室只有5分钟自行车车程的便利,于是婉拒了。“够用就好!”韩春雨再次强调。

没有留学背景的韩春雨,坐在实验室一个短了一条腿的小转椅上,通过互联网时刻关注着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有学生笑称,他的实验室就是少林寺的“藏经阁”,而他本人就是那个轻易不出手的武林高手——扫地僧。

熟悉韩春雨的人知道,除了足球,他最热爱的运动就是长跑。而早在读硕士研究生时,韩春雨就被同学叫作“特立独行的驴子”。

 

搜狗截图16年05月22日1624_3

让他“一鸣惊人”的文章

5月2日,韩春雨与合作者的文章终于发表了——先被《科学》(Science)审稿小半年后拒稿,后历时9个月终被《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接收。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甚至上百封来自同行的邮件。

 

搜狗截图16年05月22日1624_4简单地说,韩春雨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适合在人类细胞中基因组编辑,不同于已有最时兴的技术(CRISPR-Cas9)。后者通过RNA寻找替换序列,而新技术通过DNA作为介导寻找替换目标。

NgAgo是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这一短语的简称。韩春雨团队实现了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并发现NgAgo作为一种DNA介导的核酸内切酶,适合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基因组编辑。

韩春雨团队的研究还发现,NgAgo–gDNA系统对向导序列-靶序列错配容忍度很低。gDNA上任何一个碱基的变换都会降低NgAgo的切割效率,如有三个错配则使其完全失活。这在另外一个机制上提高了NgAgo使用的精确性,特别是一些富含GC序列的地方,NgAgo系统比Cas9系统效率更高。

韩春雨的这一发现引发了诸多媒体和同行的热情关注。对于外界评价的超高评价,韩春雨表示,NgAgo–gDNA系统和Cas9都为基因编辑应用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多样化的选择,各有各的用处。

不过文章“大火”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压力。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研究员沈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他和韩春雨现在心情非常急迫。文章发出来,好事是这项工作让大家知道了,坏事是大范围的竞争下,下一步工作是不是能赶上趟。

沈啸说,国外的很多实验室设备条件非常强。他们一上来做的话,很多东西会很快出结果。

学者热议韩春雨现象

饶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韩春雨的工作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推进作用是国际一流的。韩春雨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工作,让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鲁白(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在一所不太有名的大学,我们自己培养出的科研人员也能做出这样的成果,能够和美国的最新技术叫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现在一些科研评价体系往往是讲名气、摆资历,不利于年轻人发挥创造性,希望能够借韩春雨的事例,呼吁中国科学界做出体制上、文化上的突破,鼓励年轻人冒头创新,这也符合国家号召创新的政策。

 

沈啸(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研究员)

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示,他对NgAgo可以取代Cas9 的评价持谨慎态度,“最客观的说法是找到了新的基因编辑工具”。

沈啸说,Cas9基因编辑系统有点复杂,每当把它某一个劣势用某种技巧修正后,使之特性更高、更有效,就会是一篇很好的论文,每进行一个改良,就是一篇CNS的论文。“大部分人包括一些科学家可能自然而然受一种权威的影响,Cas9太强大了,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Cas9上,想怎么磨这把刀,把它做得更好更漂亮。”

简陋的实验室

而在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离心机是‘飞鸽’牌,与国内自行车品牌相同,从0加速到12000转大概需要1分钟的时间。”韩春雨不无幽默地说。

直到今天,韩春雨所在的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还没有博士点,韩春雨实验室的学生都是硕士研究生。理论上,韩春雨每年可以招五六个硕士研究生,但是真正能够跟他一起专注科研的,只有一两个人。

包括《自然生物技术》的这篇论文,跟韩春雨一起做实验的一共三个人,其中第一作者高峰两年前就从河北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便留在导师韩春雨的实验室继续工作,为了省钱,甚至睡觉都在实验室。

很多人对韩春雨能够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取得开创性的工作感到惊讶,但是他的大学同学、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徐小冬说,她对韩春雨能够做出现在的工作一点也不感到奇怪。虽然韩春雨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也受到了很好的专业科学训练。对一个受过专业科学训练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占用资源的多少并不会决定他是否能够做出很好的工作。

 

作者:樊江涛、陈晓雪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知识分子(ID:The-Intellectual)。

*本文系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处理

 

点击标题,查看相关阅读:

刚买的自拍杆又要扔掉了!中国小伙发明刷遍美国人的朋友圈

喜大普奔!4位华人科学家当选201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全球25位天才榜单,他/她们正在改变全球商业的未来(附全榜单)

 

点我▶【材友互识】找同行、研友、校友、对象

点我▶【供需市场】找材料、测试、项目、技术...

 

喜欢 (2)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