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材料科学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奥秘
  • 收藏本站,获取最新材料前沿资讯

中国最出名的五所交大,辈分关系怎么算?

前沿资讯 mse_material 10023阅读 扫描二维码
稍稍对中国高校有些注意的人都会知道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但中国冠以交通大学名的却决不止这两所,至少西南交通大学和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也同样引人注目。北大未名BBS里有一个交大国际论坛,由这四所交通大学,加上亚洲名校、台湾的新竹交通大学共同组成。那么,这五所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相信大多数人除了知道上海交大与西安交大的血缘关系外,其他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交大的这历史太复杂,条理太乱,以至便是交大学生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这几天,“120岁交大老照片”让不少网友愈发关注交大的历史与故事。目前全国具有共同历史渊源关系的“交通大学”共有五所,即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和台湾新竹交大。五所交大还成立了“交通大学校友总会”(Jiao To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今年4月8日的交大120周年校庆,五所大学将同时举行庆祝活动。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对五所交大的渊源非常好奇。“有人说五所交大都从上海徐家汇‘花开五枝’,这其实是不确切,或者说不够符合历史事实的。”3月16日记者再一次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徐汇老校区校史博物馆,一边参观,一边听校史研究人员欧七斤博士讲述“交大们”的故事。


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于2016年1月发布的五所交大版《南山南》。

交大怎么来的?

虽然我们现在常说五所交大,但“交通大学”作为校名却是在1921年8月1日才正式启用的,英文称Chiao Tung University。它的缔造者是时任交通部总长叶恭绰。

当时,交通部下面其实有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这四所学校。其中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的前身是1896年盛宣怀所创的南洋公学。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前身——由北洋官铁路局创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也可追溯到1896年,和南洋公学的创始为同一时期。那时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偏重土木、电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则侧重培养铁路管理人才。

叶恭绰就想,虽然交通部下辖学校有这四所,但都属“专科”层次,用现在的话说都没达到“本科”水平,且学校各自为政,专业设置重合。所以他决心对四所学校进行改组,变“学校”为“大学”,将四校合组成“交通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称“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交大沪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大唐校);北京两所学校合并,被称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交大京校)。


三张图分别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大学北京学校”的校门。

这一决定,成为今天五所交大“本是一家”的渊源。因为后来“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演化为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新竹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演变成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北京学校”则变成今天的北京交通大学。

交大如何“一变三”又“三变一”?

可惜改组不到一年,“交通大学”就因军阀混战被瓦解了。

1922年4月底爆发了第一次直奉军阀混战,直系取胜,亲奉系的“交通系”梁士诒内阁随之垮台,交通总长叶恭绰也被迫流亡国外。之后上任的直系交通总长并不认同叶恭绰有关“交通大学”的那一套,“交通大学”随即又被分为南洋大学、唐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这三家。


1922年的《南洋学报》。右上角写着“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此时三家都还属于交通部,但彼此已经相互独立。北京交通大学还比南洋大学、唐山大学晚一年成立,因为交通部本想把交大唐校和交大京校合为唐山大学及唐山大学北京分校,但北京部分并不乐意,后来交通部同意成立北京交大。

到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基本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南洋大学、唐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又分别易名为第一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和第三交通大学。

1928年2月,时任大学院(即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出任第一交通大学校长。4个月后,蔡元培因事烦任重辞职。但蔡元培所提议的接任校长的人选——当时的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却让南洋大学、唐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三校再一次合并了。

1928年就职后,王伯群按照叶恭绰当年的做法对交通部属大学再次进行合并,定名“国立交通大学”。全校还是分设三地,不过以上海为校本部,称作交通大学上海本部。而唐山大学易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易名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其实三方在经费、校务管理上还是相对独立的,只是在形式上,唐山工程学院与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若有重要事务呈报铁道部,需先经过上海本部。


1932年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呈报上海本部的鉴核文件。

交大如何结束“一校三地”?

到了抗战时期,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比起上海本部更靠近战火前沿,迁往湖南、贵州。最初两校合并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校名中只有“唐山”没有“北平”了。于是到了1942年,双方合并后的名称改为“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至于交通大学上海本部,他们先将图书、设备转移至法租界,在那里一直艰难维持到了1942年租界沦陷。不过学校早已意识到租界可能不稳,在1940年就筹备着在重庆大后方设立分校,应变时变。1942年日军占领租界,交通大学上海本部部分师生移址重庆九龙坡,那里也渐渐扩升为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抗战结束后,重庆与贵州的师生分别回到上海、唐山与北平。到1946年,交通大学又一次分为三所彼此独立的学校了:上海部分仍称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部分组建国立唐山工学院,北平部分组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都归教育部直辖。一校三地的体制,从此便结束了。
与此同时,一些交大校友迁移台湾,于1958年在台湾设立交大电子研究所,即后来的新竹交通大学。

建国后,唐山工学院与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分别发展成为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为何“唐山”改“西南”?那是因为在1964年学校因“大三线建设”迁至四川峨眉,并于1972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而位于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也于1949年改为交通大学,此时的交通大学就只指上海徐家汇一家了。

为何上海又分出了西交?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当年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交通大学,之后又演变成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1955年,国际形势仍然比较紧张。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把工业布局的重点放在内地,重要工矿企业内迁。同时根据全国工业的布局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高等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沿海地区的个别高等学校也要内迁。1955年4月初,高教部部务会议文件《1955年到1957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及新建学校计划(草案)》明确提出了“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于1955年在西安开始基本建设,自1956年起分批内迁,最大发展规模为12000人。”

当时的交大校长彭康也从4月初就开始新校选址、征购土地、宣传动员等工作。1956年暑期的时候,交大实现了第一批搬迁:先是副教务长张鸿等首批教职工和家属迁往西安新校,接着在副校长苏庄率领下,上千名师生员工及家属乘专列前往西安。

画法几何及制图教研组全体教职员迁西临别联欢大会,摄于1956年6月。

不过“西迁”并非没有波折。尤其考虑到交大西迁后上海经济建设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工科专业人才,上海市委提议由交大负责为上海筹建一所新的电机机械大学。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交大师生以整风精神出现了“该不该迁”的争议,据说当时两个多星期中贴出的大小字报几万张,意见、建议数万条。有说改迁的,有说形势变化不必迁的,还有说不必全迁、可设分校或者缓迁的。

由于争议纷纷,周恩来总理决定亲自处理这一问题。1957年9月5日,周恩来亲笔致函高教部部长杨秀峰通知国务院批准交大分设两地的新方案。这一方案得到正式批准,于是就有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的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3月12日,中央公布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名单,交通大学上海部分、交通大学西安部分都在“全国16所重点大学”中榜上有名。那年6月2日,教育部向国务院提出交大两部分在专业设置、师资设备方面已初步就绪,且都有很大的发展。由于两个部分规模都很大,距离又远,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多有不便,拟将交通大学上海及西安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两个学校。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是上海交通大学首届研究生毕业合影,摄于1962年。

欢迎投稿:mse_material@163.com

欢迎合作:service@cailiaokexue.com

 

文章来源:百度学术、中国学网

今日编辑:SARS

喜欢 (2)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