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材料科学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奥秘
  • 收藏本站,获取最新材料前沿资讯

又一所科技大学来了!投入100亿,对标国际一流大学

前沿资讯 mse_material 5616阅读 扫描二维码

来源:南方日报

12月19日上午,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公室揭牌仪式在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举行。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危伟汉,副市长徐小莉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共同为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公室揭牌。

根据规划,中山科技大学建校总投入约100亿元,分三期建设,2021年底前完成第一期建设并启用。主校区拟选址翠亨新区,将打造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缺乏高水平大学支撑,一直是中山在创新集聚与吸引人才方面的短板。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筹备省市共建中山科技大学,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以筹建中山科技大学为支点,中山通过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吸引全球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迈向高质量发展。一幅新的蓝图正在打开。

规划在校生1万人研究生占六成

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的揭牌成立,标志着这所大学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中山科技大学将如何建设?

根据规划,中山科技大学将争取成为由中山市政府举办、省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建校总投入约100亿元,分三期建设:2021年底前完成第一期建设并启用;2023年底前完成第二期建设;2025年底前完成第三期建设。

其中,主校区拟选址翠亨新区,用地面积约3000亩,所选地块位于中山市东部临海区域,是南沙、前海、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和广深港澳四大城市两个“同心圆”的圆心位置,也是深中通道的桥头堡。

学校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6:4,最终办学规模是10000名左右的在校学生,将把中山科技大学打造成为以理工类学科为主、兼顾文商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在办学理念和学科设置方面,中山科技大学将按照“依托产业 引领产业”的原则设置学科。依托中山的健康医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基础,瞄准医学、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与动力学、光学工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前沿,将中山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部署在上述学科中可能在近期获得突破的领域。

“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接下来将设立六个工作组,全面推进大学的建设。”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李嘉颖透露,筹建办成立后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大学的筹建和申报;第二是负责学校的整体规划、学科设置等,并跟进学校的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第三是招聘校长和教师队伍。

李嘉颖表示,根据教育部规定,成立大学需要达到相关指标,筹建办将加快进度,努力推动各方面工作,达到申办与成立大学的指标。中山科技大学将尝试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个新样本。中山科技大学将会参考借鉴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并根据中山自有特色和特点,选择办学模式。

企业期待大学建设引来高端人才

在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揭牌仪式上,中山迈雷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雷特”)创始人、总经理林守金受邀上台发言。

林守金在发言中表示,纵观全球,地方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动力源”和“能量场”。“无论是在巴黎诞生的巴黎大学,还是因剑桥大学而繁衍出的剑桥城,都充分体现大学因城市而起、城市因大学而兴的共荣共生发展趋势。”

他认为,目前中山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小、体系不完整、与城市战略发展契合度低,对地区发展带动力有限。此外,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除了在交通设施方面要实现“硬联通”,也亟须在城市知名度、创新性和竞争力等方面力争“软联通”,亟须高水平大学建设作为软实力的支撑。

林守金的思考与期待来源于其企业的切身感受。经过三年发展,包括林守金在内,迈雷特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已从不足10人扩展至近40人,其中博士近10人。但引才之路并不顺畅,在广深和周边产业高地的虹吸效应影响下,迈雷特引才更多的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市外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林守金也不断利用自身在学术和产业领域的资源招引志同道合之士。然而,人才“留不住”的问题仍时有发生,今年迈雷特就有一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博士因个人原因离职,到广州谋求发展。

随着中山成立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公室,加快推进大学建设工作,林守金开始思考调整迈雷特的引才计划,他对由中山科技大学引发的高端人才集聚和产学研合作本土化趋势充满期待。他认为,中山科技大学有望增强中山的人才“磁力”,中山本土企业可从中获得更多人才和科研支撑。

建设高水平大学背后的“软环境”

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培养与吸引人才与创新要素,一直以来受到中山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建设中山科技大学被外界认为是中山破解人才与创新瓶颈问题的关键步骤。

高水平大学的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较为明显,在对岸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成为高端人才的“磁石”。

据南方科技大学年初发布,截至2018年底,南方科技大学已共签约引进教师6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系列教师300余人,包括院士26人(全职院士11人),国际会士32人,“国家特聘专家”(含青年项目)入选者15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20人,杰青22人,优青7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接近100%拥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

抢抓历史性机遇,中山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的决策。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筹建中山科技大学”的内容被写进报告。以中山科技大学的建设为支点,中山着力吸引全球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集聚。

根据规划,筹备成立的中山科技大学,将放眼世界发展,服务国家建设,把握未来大势,扎根城市发展,实现大学向一流、产业向高端、城市向未来的融合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中山科技大学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领域,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深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与时俱进的、勇于自我变革的新型大学,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创新试验田,成为湾区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基点。

据透露,中山科技大学将对标国际一流大学,中山将从建设标准、空间布局、治理体系等方面做好统筹谋划。全市各相关部门也将做好服务保障,及时配合解决筹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扎实推进筹建工作。

虽然高水平大学聚集人才的作用突出,但有专家指出,高水平大学自身也需要人才的支撑,如何吸引高层次人才到中山任教和开展科研,这是中山科技大学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相关人士指出,大学筹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除了硬件,中山还应关注与之匹配的“软环境”,在产业和城市环境、人才政策、人才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真正形成创新发展的土壤,提升地区人才吸引力,这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题中之义。

数读

中山科技大学的“数”与“量”

资金:

建校总投入约100亿元

时间:

2021年底前完成第一期建设并启用

2023年底前完成第二期建设

2025年底前完成第三期建设。

选址:

主校区拟选址翠亨新区

用地面积约3000亩

规模:

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6:4

最终办学规模是10000名左右在校学生

中山的大学时间轴

1984年:中山筹建“中山市孙文大学”。

1985年:当年12月,中山大学与中山市签订了长期友好合作协议书,双方一致同意将拟办的孙文大学办成中山大学的分校。

198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山市携手中山大学创办了中山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府——中山大学孙文学院。该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孙文学院受中山大学和中山市双重领导,教学业务归中山大学领导,日常行政工作由中山市领导。当年只设立英语系、工商管理系和中文系三个专科专业,招收中山本地专科层次的学生。

1990年:文学院至1990年累计招生743人、毕业300人。同时还开展成人职业教育和技术咨询服务,举办英语专修夜大学,为中山市200多名工程师、农艺师补习英语,还为中山洗衣机厂等单位培养了一批计算机人才。

1995年:孙文学院与中山大学脱钩成为独立建制的地方学院,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管理体制,实施文理渗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2002年:2002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协议共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同年10月获得教育部批准,实行新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相对独立的管理,成为中山市第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

2019年:2019年1月,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创建中山科技大学。2019年2月,在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积极筹建中山科技大学”的内容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也吹响了中山科技大学建设的号角。

12月19日,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揭牌成立。

喜欢 (1)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