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材料科学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奥秘
  • 收藏本站,获取最新材料前沿资讯

博士送快递太丢脸?读大学就是为了“挣脸面”吗?

硕博生活 mse_material 6279阅读 扫描二维码

转自: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

越来越多的人衡量一所大学和大学教育的标杆已不再是学生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而是一个充满理性也可量化的问题——大学生的工作是什么,薪水多少?

谭超是烟台大学一个快递网店的老板,同时也是吉林延边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他被誉为国内学历最高的“博士快递哥”,然而,在从事快递行业初期,部分大学同学表示不理解。有人说:真是世风日下,高学历去送快递,有什么前途?一些同学自此疏远,直至不再联系。“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这是谭超最喜欢的一句话,写在常用的书签上,“我自己用两只手挣钱吃饭,自己追求理想,管别人怎么看呢?”(《华商报》,2016-11-06)

“博士当快递员”看似“先锋”的搭配,却蕴含着高等教育最本质的问题,教育给人带来了什么?

qq%e6%88%aa%e5%9b%be20161125201616

可量化的教育标杆?

当贺禾告诉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新朋友,他大学的专业是历史学、古代先秦史方向的时候。这位朋友便问:“这个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呢?”

贺禾的父亲也问过他同样的问题。那一年他大学毕业,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走上了工作岗位,而他则选择继续读研,大学本科读法学专业的贺禾对法学不感兴趣,平时更喜欢窝在图书馆阅读历史书,读研时他毫不犹疑地选择了一直向往的历史学专业。父亲首先问他“这个专业是什么?”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读完这个专业可以做什么?”面对父亲的两个问题,第一个,贺禾可以回答,因为他想更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读史不仅可以明白自己,更能了解社会。”贺禾说,他至今都无法对第二个问题作出回答。真正令他无法接招的是结伴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有什么用?若父母是从教育投资与回报的角度考量,可以理解。但是当下连高校学子也提出类似的问题时,我们不免对这种用“功利主义”的角度去衡量大学教育的现象感到忧虑。

持有同样忧虑的还有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德鲁•德尔班科教授。2012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大学教育的著作——《大学的过去、现在和应有的未来》,指出在学费上涨和毕业后就业前景渺茫成反比的现实下,家长、学生和社会越来越倾向于把教育当作一件“关乎盈亏的事”。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去年公布2014年美国最佳100所大学,榜首为威廉姆斯学院——全美最能把学生培养成高薪人士的学校,而老牌名校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则屈居第六和第七位。各校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学贷还清情况,都是排行榜的评判指标。

此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了关注度很高的年度美国大学排名,这份基于名声的大学排名却在几天后发布的另一个榜单前败下阵去。由PayScale.com(美国权威在线薪资数据信息网站)发布的“大学生工资水平排行榜”显示,两所声名显赫的大学——杜克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行榜中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十,但两校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水平在PayScale的榜单上只并列第44位。

越来越多的人衡量一所大学和大学教育的标杆已不再是学生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而是一个充满理性也可量化的问题——大学生的工作是什么,薪水多少?

潜移默化的博雅教育

当然,并非大部分高校都在追求毕业生的薪资排名。美国公立常春藤名校威廉玛丽学院也关注学生的就业,但其更为重视建校320年来一直坚守的博雅本科教育。该校师生比例只有1:12,大学期间学生需要在文理学院的七大领域内修满足够的学分。在201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的年度美国大学排名榜单中,威廉玛丽学院在“重视本科教育”一项跻身前三,仅次于达特茅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在公立学校中排名首位。看上去不错,可惜该校在PayScale的榜单中其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仅仅排名97。

在美国,每个高校在博雅教育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要求上大同小异,但正是其中的“小异”体现出了各个学校对待博雅本科教育的不同态度。因为高校在博雅教育课程方面的投入越大,意味着在更具实用主义的课程方面的投入可能会越少。

在威廉玛丽学院,文理学院设置了GER1-7(通识教育)七个不同领域的学科,分别包括数学与量化推理、自然科学(物理、生物)、社会科学、世界文化及历史(欧洲传统、非欧洲传统、跨文化问题)、文学与艺术史、创造性艺术与表演艺术、哲学宗教和社会理论思潮。学生除了需要在自然科学和世界文化及历史两个学科各选修两门和三门课程之外,还需在其他五个领域分别至少选修一门课,以满足所修GER课程超过54个总学分。正是其强度之大、要求之严苛成就了该校在本科博雅教育方面的良好声誉。目前在美国华盛顿工作的刘源远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她说:“我在学校修的最有意思的课程,基本都是被‘逼着’去完成的选修课。”在刘源远的印象中,当代政治科学和以色列古代历史与宗教这两门课程给她带来了丰富的视野扩展。“老师绝对不会和学生谈及‘学这些有什么用’这样的话题,我们学校强调的是,给学生打好综合知识基础,培养的目标绝不是四年后是否是名合格的雇员。”威廉玛丽学院并不会在乎毕业生短期内在就业市场的情况,而是看得更长远,“有许多学生毕业后会继续深造,在未来,他们的就业都非常不错,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相信自己通过丰富且有远见的课程设置培养出的学生在更长远的未来一定会具备不一样的远见。这些与刚毕业的薪酬无关。

威廉玛丽学院文理学院在官方文件中指出,这样的课程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审视的习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想象以及道德自觉”,同时“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刘源远的记忆中,她读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时,觉得尼采通篇就是在骂人,可在课上老师会自然强调一些关键的论点,引发学生们延伸出更多的话题去讨论。在听到同学问出自己没想到的问题时,她会想“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因为这样的课堂氛围经常有,时间长了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审视自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看似无形的能力在刘源远后来工作中渐渐显现出了作用。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她不再仅从一个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法。而对别人的不同意见,她也会先去分析合理性,而不是片面否决。“心态的开放与包容,并乐于学习的态度正是受益于我的学校。”刘源远说。

当然,有些大学对于博雅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尝试。2005年复旦大学在国内率先推行“通识教育”改革,学校要求学生在文史经典、哲学批判、自然科学、生态环境和艺术审美等五大领域中,从每个领域至少选修一门课程以达到12个总学分(共六门课)的要求,在这五大学科领域中共有近180门核心课程可供学生选择。这样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知识框架更加完整。每个领域至少选修一门课的标准当然难以改变中国文理分科过早、学生知识结构不平衡的局面,但复旦大学的努力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原校长杨玉良曾在开学典礼上告诉大一新生:复旦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博雅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人文情怀的培养和熏陶,“大学更重要的实际上就是教育你,教你具有巨大普世性的这样一种知识……拥有相当高尚的品德,能够引领社会走向美好”,以帮助学生孕育“自由意识”。

教育,让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罗兰•安吉尔曾说:“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挣得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育理应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工具和能力,但不应妨碍学生找到并坚守自己的乐趣。而乐趣最终是否能带来成功,这并不是教育所应承担的使命。

面包的香甜或许就是收获。我们可以来看看这样一段求职故事:一个学习英美文学(诗歌方向)的学生,在他硕士一年级的时候,曾有机会去IBM实习,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放弃去一个国际IT公司学习的机会,经过几轮面试之后,他终于见到了他的部门经理,这是他面试的最后一关。这是一位台湾裔的美国女士,她并没有问他诸如“你的专业是文学,为什么要来一个IT公司实习”这类问题,她亲切地招呼他坐下,用英文和他谈了很多与校园生活相关的话题,兴奋地告诉他,她的女儿也喜欢文学,在大学期间看了很多小说。当她问他为什么热衷于诗歌时,这位学生回答:“因为诗歌不仅可以给人创造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而且可以促使你超脱这个想象获得一种美妙的体验。”接着他补充道:“诗歌于我就如IBM于这个世界。诗歌给我带来想象和智慧;而IBM这100年来也同样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创造了一个更为‘智慧的地球’(IBM的核心战略理念)。”后来,他顺利地得到了这份实习工作。

对于学生来说,就业问题不可回避,但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对自我的思考和对四年大学教育的理解则更值得我们关注。教育给人带来的永远不是一时之便,而应是伴随一生的思考和行动。

 

— END —

 

相关阅读:

第三届金相大赛即将开启!

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就在这两组图中~

博士毕业去向有哪些?如何自我定位与培养?

喜欢 (1)分享 (0)